距40周年所庆日还有 所庆日:2020/11/19

成长的闪光 ——高虹

来源:

  SARS灾难已经过去7年了,经历过那些日子的人永远不会忘记,不管是病人,医生,护士这些直接和病毒斗争的人,还是惶恐度日的市民们。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还有一些直接和病毒接触的科研人员,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他们不计个人安危,团结一心,彼此信赖,为战胜SARS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我们的纪念就在于唤起人们这种温暖的记忆,这对于我们将来应对更多的挑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003年春,在中国等地暴发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约造成全球8400人感染,其中约800人死亡。SARS不仅引发了巨大的全球性社会恐慌,并且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SARS是由冠状病毒亚型变种(SARS-CoV)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以肺部感染病变为主要特征。这种新生疾病具有快速传播、死亡率高、宿主动物不清的特点,且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因此对全球人类健康构成很大威胁。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筛选、研制治疗SARS的药物或疫苗,当时非常迫切地寻找一种对SARS-CoV敏感的动物,能够较全面表达拟人临床表现、病理表现和病毒学指标明确的动物。

  2003年4月,SARS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每天成倍增加,很多单位已经放假,大街上行人稀少,人们都戴着口罩,行色匆匆。而动研所在紧急关头承担了国家“863”重大课题:“SARS病毒敏感动物模型的建立”、“SARS动物模型的建立”、“SARS灭活疫苗的研制”。

  SARS病毒的病源研究必须在生物安全保证的条件下进行,即在P3实验室(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内进行。为防止病原体的扩散,P3实验室的压力比大气压低60-80Pa。在P3实验室内,我们穿着三层防护服,脸上紧勒着N95口罩,精神高度集中,刚开始的时候呼吸都很困难,在里面不能喝水、上厕所和休息,而且一待就是4-5个小时。时间长了,出现缺氧症状,头疼欲裂;这时,我们就坐在过道的地上,靠在墙上休息一会儿接着干。每次从实验室出来都是浑身湿透,一天下来,筋疲力尽。长期在P3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血红蛋白均高于正常人,与高原生活的人类似。


在P3实验室内工作

  当时,SARS病毒很多特征并没有搞清楚,研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我作为第一批志愿者进入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进行不同动物病毒感染及各项指标的测定工作。那时所领导的支持和家人的理解,激励我努力工作,我们每天在秦所长办公室里吃饭、休息、开会、讨论工作。所长作为课题组长,负责整个实验的进度安排和研究方向,她每天要进P3实验室做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召开总结会,她的工作强度和压力比我们大的多。

  我们每天工作到很晚,有一天做完试验、开完会已经是夜里11点半了,天空还下着小雨,大街上一个行人也没有,我站在路边打车回家。等了大约半小时,一辆出租车停在我的面前,司机小心的问:“你去哪?医院我可不去!”我告诉他我回家,他说:“戴上口罩,上车吧!”上车后司机对我说:“现在每天发病100多人,疑似100多人,我是生病的人不拉,去医院的人不拉。在家呆着多安全!你这么晚出来干吗?”我没有回答他的问话,如果他知道我是干什么的,肯定会把我轰下车的。

  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课题组先后筛选了30多种动物,包括大鼠、小鼠、猴等,最终建立了蜜柑敏感的动物模型。研究模型动物的发病特点,为研究SARS发病机理、药物筛选、疫苗评价等工作建立了基础平台。动物模型建立成功后,马上着手进行SARS灭活疫苗的研制。我们同时将采用不同工艺制备的SARS灭活疫苗,分别免疫小鼠、豚鼠、家兔和猴子,观察它们是否能产生与人体一样的中和抗体,以评价疫苗的有效性。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成功地完成了SARS灭活疫苗的临床前实验,使该疫苗成为我国第一个顺利进入临床试验的相关疫苗,这在当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科学研究仅有勇气是不够的,我们非常注意个人防护。在从事SARS相关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没有一个人受到实验室的感染。我们的付出,得到了上级单位的肯定,SARS课题组先后被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授予“院校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市教工委授予的“首都防治非典肺炎工作先进集体”,“SARS冠状病毒感染恒河猴等动物的模型建立”。在2004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指导工作

  SARS过后,动研所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了解,我们的课题组在2004年完成了国家“863”课题“SARS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设备评价研究”,建立SOP,规范各项操作,防止实验室感染的发生。在2005年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力和传播途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进行了禽流感发病机制的研究。这些为动研所成为我国研究高致病性人间传染病的主要单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研究所的发展。

  SARS带给我的,不仅有荣誉,还使我认识到我的潜力,在科研工作中增长了知识和技能,学到了新的实验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对我今后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简介】:高虹 副研究员 从事药物安全评价工作 1995年3月到研究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