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40周年所庆日还有 所庆日:2020/11/19

历史的记载 不懈的追求 ——李继平

来源:

  岁月如歌,历史如画。

  两刊的发展史记录了中国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史!

  两刊的发展史伴随着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的成长史!

  在《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和《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三十年华诞之际,受所庆办公室委托,嘱我写一篇关于两刊发展历程的文章。接此任务,既忐忑踌躇,恐自己浅薄的经历与学识无法传诵丰厚的历史,无法歌奏美好的乐章!恐辜负了先辈和甘为他人做嫁衣的历任编者们的心血和汗水。又深感职信在肩、责无旁贷,毕竟见证了她成长、壮大的过程,感受了她的沧桑、凝重和她生机勃勃的创新的气息,唯用我所闻所见来如实记载两刊的诞生、蹒跚起步和茁壮成长,表达我对两刊美好未来的祝福,更表达我对两刊拳拳的挚爱之心。

  一、艰难诞生

  中国实验动物学始创于20世纪中叶,但真正的发展则开始于80年代。在科技部(原国家科委)等各部委的领导下,经过老一辈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长期默默无闻的努力,我国实验动物科学事业在艰难中逐渐发展,特别是在医药卫生、兽医、农牧渔和国民经济等方面的应用,获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实验动物学的科技队伍也日益壮大。在国家改革开放科学春天的大好形势下,实验动物学界以及有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迫切希望有一个交流学术与经验的学术园地,呼吁创办中国实验动物学的学术团体和学术期刊。创建于1980年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作为以实验动物研究、教学和生产为主要任务的科研机构,牵头筹建了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在此基础上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承担起了创办学术刊物的的任务。

  1991年1月,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主办、时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的卢耀增教授任主编的全国性专业期刊——《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创刊号在北京东单三条九号诞生了。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理事长钱信忠同志为封面刊头题字,并发表了创刊词。创刊时刊期为季刊,64页。虽然当时的印刷出版水平比较粗糙,但却凝结着李玉珍、傅淑萍等编者们白手起家的心血,也如实地记录了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水平。时至今日,这本创刊号仍是中国实验动物学学术期刊的瑰宝。1992年,杂志由方喜业教授掌旗,担任主编。《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重点刊载当时国内外实验动物领域的主要研究动向,以及国内实验动物科学的成果和进展,为广大生物医学、药学、生命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提供从理论到应用、从基础到前沿进行学术交流的科学园地。

  1991年,研究所告别了东单17号楼,搬迁到新址,也即潘家园南里5号院,开始了实验动物研究所的规模化、拓展时期。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又筹谋刊办《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作为对杂志学术层次的补充和提升。3月份,由卢耀增教授任主编的《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在潘家园南里5号又诞生了,创刊时刊期为半年刊,64页,学报秉承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及时地向世界反映了我国实验动物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她是迄今为止我国实验动物科学领域唯一的学报级期刊。1999年,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邢瑞昌研究员任主编。

  两刊的诞生出版,是老一辈实验动物科学工作者对中国实验动物学术界的又一重大贡献,是培养实验动物科技人才的又一园地,是展现中国实验动物科技成果和水平的重要舞台。她的诞生映射着老一辈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的足迹。其中,申报办刊过程的组织和准备工作,刻记着创刊人的艰辛和智慧;创刊需要的资源配置和复杂事务,彰显着创刊人的无私和努力;刊务工作,蕴含 着编辑、作者、审稿者辛勤工作的动人故事;刊物发表的学术文章在提升实验动物科学水平和地位及培养壮大实验动物科技人才方面,更彰显着创刊人和后续所有办刊人的远见卓识和润物无声的功德,也记录着创刊人和办刊人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的高尚风格。

  二、蹒跚起步

  2000年初,我有幸成为两刊编辑部的一员。当时,编辑部设在所科研楼后面的小二楼里,编辑部聘任了一位已退休的中文编辑和一位英文编辑。面对两刊的大量刊务和人力配置紧张的矛盾,编辑部的全体同志精诚合作,兢业工作,克服困难,保证了两刊的正常运转。尤其外聘的两位退休编审张宝安和陈关君先生,兢兢业业,认真审读规范编辑每一份稿件,为两刊出版规范化奠定了良好的专业基础;针对当时编辑部收发稿件都登记在一个大本子里,既不便于工作、影响效率又不便保存的情况;吴漪丽同志根据期刊日常出版工作需要,创建了相关数据库,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主编的领导下,两刊工作蓄势待发,但稿源不足一直成为两刊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记得刚刚走马上任时,方老师对我语重心长地说:“小李啊,摆在你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稿源啊!大胆干吧,有问题方老师解决!”为了回报主编的信任,我除了做好编务还主动参加实验动物科学以及与实验动物学相关的各种会议,宣传两刊,介绍实验动物学科与其他的交叉特点突出应用基础和共性技术特点,让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了解接受两刊,不仅巩固了许多过去对我极其信任的读者、作者,还扩展了新学术领域的读者和作者,我还积极约稿,瞄准热点前沿组稿。渐渐地,我们的稿源逐年上升,基本能够满足出版需要,为两刊发展做了必要的准备和铺垫。在多方面努力下,2000年底,将杂志改为双月刊,学报改为季刊。随即,编辑部开始在办刊思路和办刊内容方面进行全面的筹划。从两刊的定向、封面设计、品牌定位、办刊导向、栏目设置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中国实验动物学报方面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版式上将字号从老五号改为新五号,版本均改为国际流行的大16开本,适当地扩大了版芯,增加了期刊的容量;印刷的纸张由原来的60克纸提高到70克合资胶纸;封面用纸使用较高档的铜版纸并设计美观大方的封面和优化版面;2002年,两刊均申请了邮发代号,由免费赠阅和少量的自办发行改为邮发与自办相结合的方式,有效的扩大了发行量;与此同时,两刊也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扩大发行与改版的支出成本增加与研究机构改革方案开始实施,成为我们无法回避而且必须勇敢面对的现实。为此我们提出了刊发专业广告来补贴两刊运转费用的思路并得到主编的支持。我和吴漪丽同志多次跑工商局,克服重重难关,终于办理了刊登广告的资格。2003年,具备了广告资格后,又想尽一切办法吸引广告客户。为此,由秦川所长推荐的第一家广告合同赢得了我刊发展的第一桶金,该笔合同仍是目前为止收益最好的一笔。

  2003年,鉴于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和背景,一些发达国家为能准确地诠释实验动物科学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意义,将医学院中的实验动物系改为比较医学系,实验动物出版物改为比较医学出版物。为与国际接轨,经方主编提议,编辑部请教相关专家后,向主管部门递交了更名申请,将原来的《中国实验动物杂志》正式更名为《中国比较医学杂志》,率先填补了国内此学科刊物的空白。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三、茁壮成长

  2004年,当实验动物研究所置身于抗击非典的前列时,两刊也迎来了发展的契机。不仅因刊登了SARS等研究成果而进一步提高了期刊的引用率和关注度,更因为一直关注学会发展的秦川所长的重视,她深知学术期刊的发展在推动学科建设方面举足轻重的作用,任命张副所长主管编辑部工作。并由中国科学院动研所引进人才——张建军博士后,将杂志的刊期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成倍地增加了载文量,提高了引用频率,也极大地增加了影响因子,同时缩短了发表时滞。2006年,学报增加页码到80页;2010年,再次增加到90页。2008年,杂志增加页码到80页。同时,为进一步提高英文摘要编辑水平,特聘任了资深的英文专业编辑周传农教授。

  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2008年2月,为提高两刊的影响和开创两刊工作的新局面,学会对编委会进行了创刊以来的首次改选,吸引了大批年富力强的学术带头人充实到编委中来,杂志组成了由秦川教授为主编的49人编委会;学报组成了由邢瑞昌研究员为主编的49人编委会;另有十几位退居二线的专家做顾问,及不断发展壮大的各行各业的专家组成特约审稿人队伍;形成了两刊方方面面可喜可贺的人才队伍建设成果。

  在完善期刊出版管理制度和自身建设方面:编辑部根据新形势,重新制订了编辑岗位和编辑规范制度,按照国家对科技期刊的质量管理要求,采、编、排、发程序化管理,严格执行三审制度,形成了严谨的编辑作风和良好的工作秩序,保证了期刊质量的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编辑们结合自身的专业和经验,撰写科技论文写作及关于统计方面的文章,加强写作指导,提高论文水平。

  重新策划,突出学科主题形成两刊各自特色:编辑部从两刊定位差别化的角度开辟相应的栏目,使得学科领域的不同层面的读者、作者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栏目。学报以研究论著为主,重点刊登国家基金支持项目、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863”和“973”项目等)中与实验动物学有关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研究热点,及时刊登了禽流感、SARS、小型猪等专论文章。2009年,刊登了由田克恭教授推荐的:“A/H1N1流感——世界关注的焦点”,综合介绍了A/H1N1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临床特征、公共卫生意义,为正确认识和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杂志针对各省市、军队、地方实验动物科学的不同发展阶段及当前热点,在不断增加新栏目的同时,出版了十几期专刊,对科学上的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工作在一线的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刊载内容涉及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理论专著,科研成果论文,科学实验新方法、新材料,实验动物新资源开发,新的动物品系的培育和应用以及与实验动物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科学论述。开辟了研究报告、综述与专论、研究快报、研究简讯、技术与方法、经验交流、学术动态、国外研究进展、学术信息、简讯等众多栏目。2010年,杂志开辟了专家论坛栏目,围绕“中国特有动物在实验动物化方面的展望、美国实验动物体系和发展方向、日本实验动物体系和发展方向、丙肝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和进展、欧美医药研究东移的现状和展望...”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将对本学科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加强编辑部现代化建设,跟上网络“数字化”时代:2005年,所领导为编辑部的编辑配置了新电脑,每位编辑人手一台,联网办公,论文收稿、审稿、修稿等可完全在网上进行。并在学会的网站上链接了本刊的相关资料,在期刊出版的1个月后,在学会的网站上,随时更新期刊出版的最新内容。同时,为扩大两刊的知名度,将两刊每年的重点文章扩充英文大摘要,发布到本刊的网页上。

  知名度扩大,用户群增加:两刊相继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 “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 “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dex Medicus, WPRIM)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等网站收录外,学报又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

  据来自“中国知网”的数据显示:《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9年机构用户总计3184个,国际个人读者分布在21个国家和地区(港、澳、台,北美、西欧、日本、东南亚)。《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9年机构用户总计3121个,国际个人读者分布在17个国家和地区(港、澳、台,北美、西欧、日本、东南亚)。

  期刊计量指标不断攀升:据来自中国知网的数据显示,从杂志2004~2008年5年的载文量看变化:141、139、109、203、219;从被引频次看提高:131、201、210、375、529;从影响因子变化看发展:0.2783、0.293、0.201、0.561、0.554。短短的五年,载文量增加了55%,被引频次增加了四倍,影响因子增加了一倍,这在苦苦为指标而战的众多国内科技期刊队伍中,是值得自豪和骄傲的战绩!而学报同样不仅在刊载的数量上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由蹒跚起步的阶段(1~8卷,1993-2000年)的222篇、1158页,增加到茁壮成长阶段的(9~16卷,2001-2008年)的634篇、2590页,均成倍增长。体现在期刊计量指标上的影响因子,2008年比2001年增加了3倍多(2001年为0.2368,2008年为0.772;)。

  喜报频传:2005年以来,在中国科协组织的科技期刊审读中,学报以编辑质量、学术水平和印刷质量较高,多次得到科协点名表扬。刊载的论文“SARS-CoV恒河猴模型动物中组织病理学动态变化”在第四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优秀论文奖、 “Cx43基因敲除鼠胚心脏近端流出道组织中Galpha13信号通路基因的差异表达”论文,荣获第六届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而杂志2009年发表的文章“cTnTR141W转基因小鼠扩张型心肌病模型的建立”论文,荣获第六届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

  从以上两刊的发展脉络不难看出,两刊在发展过程中,实验动物研究所不管角色如何变化(2009年由承办单位调整为第二主办单位),均无怨无悔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资源,两刊的发展史伴随着实验动物研究所的成长史,更体现了我国实验动物科学事业的发展史。两刊是在刻有着三十年年轮的实验大树上的两颗硕果,大树茂盛,果实丰满。

  祈愿实验动物研究所这棵大树,更加枝繁叶茂!

  【作者简介】:李继平 副编审 从事期刊编辑工作 2000年到研究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