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40周年所庆日还有 所庆日:2020/11/19

艰苦创业 辛勤耕耘 ——记卢耀增教授

来源:
  卢耀增教授是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第一任所长。他衣着朴素、专注于科研工作,在研究所广受尊重。沧桑岁月留下的痕迹,掩盖不住眼神中流露出的亲切和友善;微微驼起的背,更挡不住卢耀增教授对科学研究的坚定步伐,正是这位严厉而不失温和的教授,凭借对实验动物研究事业执着的追求,几十年如一日,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科研人才,为我国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4年,卢耀增教授从中山医院调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在研究大骨节病病因和发病机制期间,本着协和人严谨治学的态度,在设施条件相当简陋的情况下,出色地完成了这项工作,荣获1955年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奖。卢耀增教授研究出的“树鼩形成抗动脉粥样硬化和胆结石动物模型”获得卫生部甲级二等奖。
  1959年,卢教授随医科院几百人下放农村,正是这段时间的农村生活,使他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当时我国的国情,坚定了他为国家出一份力的信念。崇高的信念支撑着他在随后的几十年中把全部的精力奉献给了科研事业。
  1980年根据工作需要,他来到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在研究所创业期间他担任所长,主要任务是动物生产与供应,提高动物质量。当时,起步艰难,困难重重。动物房设施十分简陋,多半房间为破旧平房,濒于倒塌,与现代实验动物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由于生产条件差,实验动物的生产数量和质量都难以保证。为了完成生产任务,保证动物质量,卢耀增所长从建立调整生产队伍入手,对繁育场的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按动物品种划分调整了生产车间,明确了岗位责任,并对技术人员和饲养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在提高动物质量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通过预防动物疾病的发生、淘汰落后饲养方式、使用无菌隔离罩饲养动物、严格饲料配制等方式,确保了动 7纪念建所三十周年物质量。同时加强生产和科研基本设施改造,他带领全所职工,努力奋斗,对繁育场1300多平方米破旧的小鼠房、狗房和东单17楼寄养动物房进行了大规模改建,更换了室内外的暖气管道,改建了动物房供电系统等。通过改建使得破烂不堪的繁育场和寄养动物房面貌大为改观,生产动物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保证了向医科院内各院所和社会科研单位提供高质量的实验动物,为我国医学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他同时抓紧科研工作,提出以“面向生产,提高实验动物质量”为科研工作的主要任务。他带领科研人员面对条件简陋,动物实验室拥挤,设备差,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的现实,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科研工作,取得成效。

筹建研究所大楼
  1985年针对科研实验用房不能满足科研工作的需要,急需扩大空间,研究所开始筹建新的科研大楼。在医科院的支持下,卢耀增所长与同志们一起经多方选址,最终选定了现在的位置——潘家园。在新的科研大楼筹建期间,他亲自到施工现场了解施工进度,查看施工质量。1990年一座崭新的、设施基本齐全的实验大楼完工,研究所由此告别了东单动物房,有了自己的工作场所,科研和办公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90年代初期,为促进我国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中日两国政府间开始了科技合作。卢耀增所长亲赴日本洽谈合作项目,由于当时经济条件限制,研究所限制额度购买礼品,然而,为成功争取到该项目,他自掏腰包,慷慨解囊,买了合作方最喜欢的中国特产,促进了项目合作。1991年4月,中日双方在医科院3楼会议室举行了签定合作协议仪式,“中日实验动物人才培训中心”项目正式启动。JICA项目的实施为研究所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实验动物方面专业人才,日本政府援助的科研教学设备,大大改善了科研和教学条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JICA项目签字仪式
  作为我国艾滋病动物模型建立的发起人,卢耀增教授从事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研究工作已多年。本着“把全世界4000万艾滋病人放在肩膀上”的负 责态度,勤奋工作。从艾滋病致病机制和治疗策略的“三靶论”到“五靶论”,耗费了他全部的心血。他主持的“猴艾滋病SIV模型的建立和在中药实验治疗中的作用”获得院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在担任所长期间,为深入开展科研工作,提出建立猴场,他带领全所职工齐心合力搞建设,凭借大家的努力,成功建成了猴场基地。猴场初建时,工作条件十分艰苦,住的是漏风平房,吃饭是职工自己做,出行没有公交车。卢教授十分关心职工生活,体谅职工辛苦,每逢节假日特意买好猪肉和蔬菜,亲自到猴场慰问在岗职工,送去温暖。在卢耀增教授的带领和全所职工的努力下,猴场培育的猴子出口到国外,不仅为研究所创造了收入,为职工谋到了福利,也为研究所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卢耀增教授不仅践行着一个科研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而且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时刻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他尊重学术,严于律己,为人谦和。在研究生的眼中,他既是严厉的导师,又是慈祥的长者。他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和对事业的追求都时刻影响着学生们,使学生慢慢学会了如何踏踏实实做学问,如何真诚地与人交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恩永远难忘,卢耀增教授的学生们现已工作在不同的地方,但是无论他们去了哪里,内心永远怀着对卢耀增教授的感激和祝福。
  在研究所卢耀增教授廉洁奉公是出了名的,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以研究所的利益为重。这位古稀老人曾说自己始终觉得作为党的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中国这个家,为公不为私。简简单单的话语,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当5.12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时,他慷慨解囊,带头多次为受灾同胞捐款捐 物,是职工和学生的好楷模。卢耀增教授虽然现已80多岁,却依然坚持在科研工作的第一线。这位对实验动物事业执着追求的老教授,一直激励着青年科研工作者奋发向上。
党政办公室整理